經常便秘可致大病,患者有機會要切腸保命。長期便秘可形成大腸憩室,糞便跌入憩室中更可導致發炎及嚴重出血,曾有患者誤以為排便時帶血是痔瘡所致,
但數日後突然如開水喉般屙血,也有患者要切掉大腸止血,有外科醫生表示,港人喜歡多肉少菜易引發便秘,再導致大腸憩室炎,由於症狀與痔瘡等相似,容易被混淆。
記者:梁瑞琼
外科專科醫生鄺國雄指,便秘時大腸需用更大的壓力,才可排出乾硬的糞便,若長期增加大腸壓力,容易將結腸壁較
弱的部份向外膨出,形成一個個的小囊,稱之為憩室,而亞洲患者的憩室多長在乙結腸及盲腸附近。他指,憩室成因與飲食習慣、便秘、情緒及遺傳有關,也可能是
結腸肌肉衰弱所致,故年齡越大,出現憩室的風險越高。曾有外國研究發現,只有約半成 40歲人士會有大腸憩室,但 60歲人士則高達一半,幾乎所有
80歲人士也有不同程度的憩室。
嚴重須切大腸保命
大腸憩室炎可以毫無症狀,部份患者則會有下腹痙攣、疼痛及腹部腫脹,約一至二成人會出現併發症。鄺國雄指,一
旦有食物微粒或排泄物跌入憩室中,可引致感染及發炎,患者除會腹痛、更會發燒及嘔吐,甚至排便有血、結膿、結腸壁穿孔等,約
5%嚴重患者會惡化至腹膜炎,或因大出血而休克,需要切除大腸保命。鄺國雄指,曾有一名
70多歲患者,誤以為大便出血是由痔瘡引發,但原來患上大腸憩室炎不自知,更因蝕穿血管,數日後便如開水喉般屙出三盆鮮血,幸能及時止血;另一名
81歲患者也因大腸憩室炎而嚴重流血,並出現早期休克,因不能確定出血源頭,終要切除大腸止血保命,手術後需以造口排便。近年港人患上大腸憩室炎有上升趨
勢,鄺國雄估計每周也有兩至三宗求診個案,患者不乏
30多歲長期受便秘困擾人士,相信不良飲食習慣所致,提醒市民要盡量多菜少肉。他續稱,大腸憩室炎的症狀與大腸癌及克隆氏症等相似,曾有
20多歲臨床診斷為大腸憩室炎的患者,進行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患有第三期大腸癌及原發性腸炎,故提醒患者痊癒後應接受相關檢查。
鄺國雄指,長期便秘可致大腸憩室炎,嚴重者更可大量出血,需切除整條大腸保命。 孔慶初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