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歲以下幼童發高燒,但沒有流感或其他徵狀,家長要留意幼童或患尿道炎。尿片沾有糞便,細菌可能進入嬰兒尿道膀胱,導致尿道及膀胱發炎;幼童經常忍尿或尿道出現先天性畸形,也可導致尿道炎。半數一歲以下的尿道炎患者出現尿液反流,尿液由膀胱經輸尿管回流入腎臟,嚴重者可致腎臟發炎,甚至腎衰竭。兒科醫生提醒家長,年幼子女無故發高燒,應提高警覺和知會醫生。
美國數據顯示,每年有百分之三兒童受尿道炎影響,男童患病風險為百分之二,女童為百分之八。兒科專科醫生梁平表示,七至九成尿道炎由大腸桿菌引致,其餘包括克雷白桿菌及腸道鏈球菌。糞便內多大腸桿菌,污粬糟的尿片令細菌感染尿道,長時間不換尿片的幼兒,尿道炎會反覆出現。
大部分幼童尿道炎由大腸桿菌引致。
超聲波檢查顯示,尿道炎患者因尿反流令腎功能受損。
梁平稱,醫生如懷疑嬰兒患尿道炎,會讓他們留下尿液化驗。
尿液回流引致腎炎
此外,尿道先天性結構異常,例如先天性尿道畸形、尿道阻塞或尿液反流,也會導致尿道炎經常復發。
梁平解釋,膀胱肌肉排尿時收緊、膀胱口的括約肌放鬆,將尿液排出,若幼童經常忍尿,會令膀胱括約肌不能放鬆,尿液在膀胱內長時間停留,令細菌繁殖,導致尿道和膀胱發炎。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,細菌容易進入膀胱,發炎機會增加。此外,膀胱與輸尿管之間有一塊小肌肉,阻止尿液回流入腎臟,若小肌肉發育未完全,排尿時會將尿液逼上腎臟,引致腎炎。
梁醫生稱,尿道炎徵狀主要是發高燒,也有食欲不振、嘔吐、疲倦、脾氣轉壞或尿中帶血等徵狀。但滿月的幼嬰患尿道炎,近九成除發燒外,沒有其他病徵。幼嬰不懂表達不適,家長難察覺。如發現子女發燒,但無其他病徵,帶子女求診時應知會醫生,安排驗尿。確定尿液含細菌,再處方抗生素治療。復發性尿道炎患者,並有尿液反流現象,須服抗生素數年,以防尿道炎復發。
尿少有異味應就醫
他提醒家長,嬰兒日常排尿量減少、尿液特別黃或有異味,有需要帶子女求醫,平日要經常替嬰兒換尿片,以免細菌有機會在尿片孳生,感染尿道。
幼兒發燒而沒有其他病徵,家長要多加注意。 (資料圖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