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2-04

新技術準確度逾九成 助及早治療五小時快測 BB細菌

初生嬰受細菌感染後,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,必須抓緊時間及早治療,但種菌需時半天至一日,中大醫學院發現,以聚合酶連鎖反應技術同樣能找出嬰兒的致病細菌,準確度超過九成,不但可分辨菌種,測試時間縮短至 5小時,日後或可發展針對抗藥性細菌的測試技術,有助盡快為嬰兒處方合適抗生素。
記者:梁瑞琼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以種菌及基因診斷技術分析了來自 145個嬰兒,共 218個血液樣本。種菌測試確定當中 42個樣本帶有革蘭氏陽性( Gram positive)細菌,其餘樣本帶有革蘭氏陰性( Gram negative),基因診斷技術的敏感度介乎 73%至 86%,準確度更高達 99%,當中只出現兩個假陽性及三個假陰性結果。

細菌入血隨時奪命
該系助理教授林鴻生接受訪問時指,初生嬰兒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、乙型鏈球菌可致細菌入血等嚴重併發症;感染大腸桿菌也可引致休克,令嬰兒一日內死亡,每年約有一至兩宗個案。故如出現發燒、血壓低及呼吸異常等感染症狀,須先處方抗生素,同時進行種菌測試,最快 12小時才有結果,但若嬰兒出生前母親曾接受抗生素治療,或出生後服抗生素,部份細菌或已被殺死,難以種出細菌。聚合酶連鎖反應( PCR)則可檢定血液樣本內有否帶有特定細菌的基因,從而分辨細菌種類。林鴻生指,由於測試是針對基因,即使細菌已死,也可測出殘留在血液中的細菌基因,而且只需 0.05毫升血液便足以進行測試, 5小時內有結果。

可彌補種菌的遺漏
研究只利用此技術分辨兩種細菌種類,林鴻生解釋,是因為部份抗生素較為適合治療革蘭氏陰性或陽性的細菌,如屬於革蘭氏陽性的乙型鏈球菌及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,可以盤尼西林、氯芐西林及萬古黴素治療;革蘭氏陰性的大腸桿菌則可以氨基糖類及頭孢菌素。他指,基因診斷技術的獨特性可彌補種菌的遺漏,未來或可選擇細菌的抗藥性基因作測試,判別細菌是否產生抗藥性,有助決定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