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1-22

肩背部鍛煉法

肩背疼痛目前是「世界級」的醫學大問題,國外甚至為此專門建立了「疼痛學」。
肩背疼痛往往跟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過大、情志不暢和性生活不和諧有關。

從經脈來看,肩背部循行的主要是陽經,如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督脈等。人體陽氣不足,如肺氣不足、三焦不通、膀胱經不通,都會引起肩背疼痛或怕冷。開合膏肓穴是最有效的鍛煉肩背的方法。

膏肓位於兩肩的肩胛縫裡,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,距離脊柱四指(從食指到小指)寬度的外側。膏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,中醫典籍中有「運動膏肓穴,去除一身之疾」的說法;而我們都知道,一旦 「病入膏肓」,人便無藥可救了。

那我們如何來運動膏肓穴,來「去除一身之疾」呢?膏肓穴比較隱蔽,針不能扎進去,手也無法按到,想要活動膏肓,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鍛煉。下面我介紹四個活動膏肓的方法:

雙肩旋轉法

兩手自然下垂,中指貼住大腿兩側的「風市穴」,以肩為軸,雙肩一起往前轉動10次,這就是在 「開膏肓」;然後,仍舊以肩為軸,兩肩往後轉動10次,這就是在「合膏肓」。

這個動作可以把膏肓活動開,充分鬆開肩背部。長期練習,能有效解決肩背痛的問題;而反覆的前後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擴張,這也能有效防治心、肺疾病。

現代社會,我們生活、工作和學習的壓力都很大,很多人一天到晚都伏案工作,很少休息,這對身體的損傷很大。伏案工作,膏肓等於一直處於「開」的狀態,很少有「合」的時候,久而久之,人體的氣機就都散掉了,對健康十分不利。

我一再強調健身生活化,雙肩扭轉這個動作簡便易行,也不用專門找場地,我們在等車、等人,或者坐在辦公桌前時,都可以常做這個動作,簡單又有效。

反拳捶脊法

「反拳捶脊」也是一個開膏肓的好方法。

具體的做法是:把手放在人體背部,反拳沿著脊柱敲打。這樣做可以把膏肓振開,又叫振髓法。久坐辦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經常敲打自己的背部,緩解肩背痛,疏通血脈。

像扇子一樣開合

這個動作很簡單,坐在椅子上,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,把後背像扇子一樣向前打開,停一會兒,然後再慢慢挺胸,收緊後背,往後擠壓脊柱。如此反覆幾遍。這個動作就可打開和擠壓膏肓。做完幾次後,人會感覺週身清爽,肩背病痛明顯減輕。

「出爪亮翅勢」:改善呼吸功能法

易筋經的「出爪亮翅勢」也是一個通過開合膏肓來鍛煉身體的動作。

「出爪亮翅」中的「爪」即是指手;「翅」 是指肩胛骨。顧名思義,「出爪亮翅」就像亮出翅膀那樣張開兩隻肩臂和手掌。這個動作是通過活動肩胛骨開合膏肓的,鍛煉肺氣。

具體的做法為:首先,兩腳開立,兩臂向上抬起,緩緩前伸,環抱至體前。然後兩臂內收,兩掌立於肩前。這時,要展肩擴胸,把後面的膏肓壓緊。這是合膏肓的動作。合膏肓完畢後,兩手再慢慢向前推,直到把後背完全打開。這樣,後背的肩胛、膏肓也就完全打開了。這是開膏肓的動作。同時,掌心逐漸向前推,指尖向上。以上動作一共做七次。

這個動作開合了膏肓,通過伸臂推掌、屈臂收肘、展肩擴胸等動作,可鍛煉人體的心肺功能,調節人體呼吸及全身氣血運行。

人為什麼會上火?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說「我上火了」。那麼,火到底從何而來呢?要弄清楚這個問題,我們首先要瞭解一下五臟之間的關係。

中醫認為,五臟與五行相對應。用五行來界定五臟,一是可以形象地表達五臟的功能,二是可以表達五臟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。中醫重整體觀,它認為五臟同五行一樣,要相互制約,人體才能良好地運行。

比如,火性為「炎上」。「炎上」包含兩層意思:一是「炎」,「炎」是兩個火,所以是熱的意思;第二為「上」,表示火是上行的。

五行中的火與五臟中的心相對應,如果心火一直往上走,而沒有其他因素來制約它的話,那就會「上火」。

我們都知道,水的特性是「潤下」。「潤下」也包含兩個含義:一是「潤」,即它的特性是非常滋潤的;另一個含義是「下」,它的運動方向是往下行的。

五行中的水與五臟中的腎相對應。如果腎水總是往下流,而沒有其他因素來制約它的話,輕則腿發沉,重則腿水腫,尤其是腳踝、膝蓋等大關節處,水腫會比較嚴重。

所以,在人身體中,腎水與心火是互相制約的。健康的身體,腎水可以上行滋潤心,這樣心火才不會一直上炎;反之,心火也可以下行聞暖腎,這樣腎水也就能上行滋潤身體。所以,不上火的秘密就在於腎水與心火相平衡。

當腎經經氣不足,不能帶動腎水上去滋潤心,斂不住虛火的時候,心火就會一直上炎,人體就會「上火」。比如,患乾燥症、口腔潰瘍等病。所以在治療上,我們就要從補腎陽這個角度去敗火,而不是一上火就吃消炎藥,那樣越清火就越滅陽氣,會加重病情。

要想補腎陽,一可以用藥,二可以通過體育鍛煉。腎與膀胱相表裡,我們可以通過鍛煉膀胱經來補足腎氣,降低患病的幾率。

去「火」妙法——「搖頭擺尾去心火」

八段錦中的「搖頭擺尾去心火」就是鍛煉督脈、膀胱經、腎經的一個重要動作。可通過鍛煉膀胱經,補足腎經經氣,以使腎水上行,收斂住心火。

具體做法是:右腳向右側旁開一步,兩掌上舉,屈膝下蹲成馬步(下蹲有困難的人,蹲得高一點也沒關係)。

起身,身體向右側傾斜,然後俯身,胸口朝地,上體向右傾,眼睛看著右腳。

身體重心左移,同時,頭往前、左搖擺,身體也隨著旋轉,眼睛看著左腳。

身體重心右移,成馬步;同時,頭向後搖,上體立起,隨之下頜微收,眼睛看前方。

同樣的動作,在右邊再做一次。這個動作,一左一右為一遍,共做三遍。

「搖頭」不算太難,這個動作的關鍵在於「擺尾」。「擺尾」真正動的點是督脈的根部尾閭處。所以,「擺尾」是通督脈的動作。古人把這個過程比喻為「過三關」:即尾閭關、夾脊關和玉枕關。人體氣機從尾閭關到夾脊關運行緩慢,古人比喻為「羊車」,就像羊拉車那樣,慢,但有狠勁;從夾脊到玉枕關,氣機運行快了起來,古人把它比喻為「鹿車」,就像小鹿那樣輕盈快捷;由玉枕關入腦則需大力,如同「牛車」。

所以,動尾閭過「三關」是非常難的。人在進化的過程中,尾巴已經退化掉了,所以不能像小貓小狗那樣,通過搖晃尾巴來鍛煉督脈。我們平時就很少能活動到尾閭這地方。「搖頭擺尾去心火」就重新教會了我們來很好地活動尾閭,可刺激脊柱、督脈,加上搖頭可刺激大椎穴,從而達到疏洩心熱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