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2-28

政府漠視精神病患者

本港近期接二連三發生「家長攬住子女一齊死」的慘劇,當中不乏涉及精神病患者的個案,揭示政府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及支援服務方面存有問題。有精神科醫生坦 言,公立醫院醫生蜻蜓點水式的診症方法,根本不能察覺患者是否有自殺傾向,令問題最終「爆煲」。有關注病人組織則批評,政府無視精神健康危機、負責部門各 自為政,財政預算案中亦只作被動式回應,終釀成慘劇不斷發生。

就今次母攬子跳橋慘劇,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,死者是精神病患者,事發前有定期覆診,他對事件感難過及痛心,指社署會協助死者家人辦 理後事,並了解問題及作出跟進。他直言,如果家長有精神病,社署會評估子女是否適合同住,會盡量避免拆散家庭,但如子女有危險絕不會讓他們同住,特殊情況 下則會由社署署長發出保護令。

為向精 神病患者提供協助,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撥款一億元,當中會於觀塘、葵青及元朗三個地區試行個案經理管理計劃,三年內為一萬六千名精神病患者提供深入支援服 務。另亦增加七千萬元經常撥款,將天水圍現行的一站式「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」擴展至十八區,並增加六百萬元以增聘十四名精神科醫務社工。

醫局社署各自為政精 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表示,在公營醫生人手不足、新症太多的情況下只會造成惡性循環,醫生只能蜻蜓點水式診症。再者,公營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多是受訓中的醫 生,半年後便會換人,期間同一個病人可能只會診兩次,根本未能詳細了解病人的情況,推行個案經理計劃亦「冇乜用」,醫生都未了解病人情況,根本未能轉介至 個案經理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,目前醫管局及社署各自為政,並無良好制度統合處理精神健康問題。政府只是在社會壓力下於財案增加資源,但只是杯 水車薪。